- ·京劇《黔人端棻》5月14日在
·京劇界第一女丑宋鳳云
·吉林市舉辦“我愛京劇第二故
·“京劇尋根之旅走進吉林市紀
·“浙北戲迷村”成立“小京班
·“梨園之春”藝術作品展
·深圳霞光京劇團“京劇專場音
·張火丁與葉少蘭將聯袂演出經
·國家京劇院重點復排經典劇目
·澳洲京劇人攜手共進 悉尼國
·梅派培訓班學員即將在長安大
·大型原創京劇《鏡海魂》將在
·深圳青年風華京劇協會落地福
·深圳市霞光京劇團“京劇進校
·追憶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
- ·張火丁與葉少蘭將聯袂演出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世濟
·“慶五一”京劇名家名段演
·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因病
·京劇蓋派介紹
·《2016迎新春京劇名家名段
·紀念京劇大師荀慧生先生誕
·“荀”聲而來 追“荀”大
·紀念京劇大師尚小云先生誕
·“德藝雙馨·萬古流芳”紀
·梅蘭芳大劇院《現代京劇名
·長安大戲院1月1日演出“龍
·2016新年戲曲晚會在京舉行
·高少亭與《雁蕩山》
·北京梅蘭芳大劇院《新年京
·“國粹京劇嘉年華”迎新年
·首屆“京韻海棠”四川京劇
·京劇票友吳小如畢生收藏 9
·張火丁京劇程派藝術傳承中
·姜亦珊將與大連京劇院的演
昨天,盡管天氣嚴寒,但早上七八點鐘就有戲迷陸陸續續從四面八方趕到八寶山送別馬派傳人張學津,到十點多鐘追悼會開始,已經聚集了四五百人。梨園界諸多名家前輩孫毓敏、葉少蘭、劉長瑜、耿其昌、李維康、譚孝曾等,以及著名演員雷恪生,相聲演員李菁,張學津前妻宋佳、女兒張楚楚等都來做最后的告別。
“弗想弗念弗欲弗求促重行重信重義自有三味情趣,無他無旁無間無時唯學業學子學友別是一番人生”的挽聯高度概括了張學津一生與京劇為伴,心中只有戲的藝術人生。昨天,在張學津的告別儀式上,沒有哀樂低垂,回響的是被戲迷津津樂道幾十年的張學津成名作現代京劇《箭桿河邊·勸賴子選段》。張學津被稱為“馬后第一人,余苑再傳子”,他原本宗余派,后來拜馬連良為師,做了五十多部馬連良經典劇目的音配像工作,為京劇界留下寶貴財富。“對老師朋友重情重義,對藝術力求完美”是昨天采訪到眾多京劇人對張學津達成的共識。馬連良的孫子馬龍也用京劇曲牌為張學津寫就一副挽聯:“淮河營內春秋筆鑄就鴻篇狀元譜,箭桿河邊借東風撫育英才串龍珠”。
特寫
“他給京劇界做了大貢獻”
寒冬臘月,梨園界格外悲涼,上一周連續張學津、姜鳳山兩位大師謝幕,讓戲曲界彌漫在離別哀傷情緒中。
昨天,京劇名家葉少蘭在追悼會現場淚灑衣襟,痛苦地半天說不出話來:“五年前張學津知道自己患癌癥以來,他抓緊傳授學生,病重期間還堅持給學生說戲,他的父親張君秋就是心臟病倒在音配像工作崗位上。張學津最后的時間也都在給學生說戲。馬派的傳人不多,張學津說起來經常很擔憂,所以他對學生是手把手地教,非常嚴格,一絲不茍。他的演出,不分是露天的舞臺,還是殿堂,不分是給領導人,還是普通百姓,所有的演出都是一個樣,非常認真。”京胡名家燕守平也說:“張學津從來對自己的演出都沒有滿意過,在后臺他親自熨演出服,就怕不漂亮。他對服裝、化妝每一個細節都很負責任地嚴格要求。說起戲來,他可以不吃飯,不睡覺。”
導演郭寶昌說:“張學津沒出科就紅了,我從小就是他的戲迷,聽了他五六十年的戲,我比張學津大一歲,他師父馬連良的戲我也幾乎都看過。他可真是材料啊!五十多部音配像真是給京劇界做了大貢獻。”
尊師重道一直是戲曲界的傳統。昨天,張學津的徒弟們朱強、杜鵬、趙華、穆雨等也都最后來向張學津行叩首大禮,送別師父。而張學津在這一點上做得同樣出色。馬連良的女兒馬小曼,回憶了“文革”時期父親受迫害而死,沒有人敢前來悼念,“張學津在門口徘徊了一個多小時,最后還是進去看我父親最后一眼。他對我父親這種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情感,我一直感念至今。”張學津的老師王少樓后人也告訴記者:“我是替爺爺王少樓來送他的大徒弟的,當年王少樓走的時候,到后來王少樓夫人去世都是張學津幫著操辦的,我們很感動,今天也特意來悼念。”
張學津(1941-2012)
著名京劇老生表演藝術家,京劇藝術大師張君秋長子,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1961年張學津拜馬連良為師,正式宗馬派,學得馬派劇目《借東風》《龍鳳呈祥》《趙氏孤兒》等。1989年,張學津排演了自己的第一出代表作《畫龍點睛》,飾演李世民。此劇獲得首屆文華大獎等諸多獎項。2001年在新編歷史劇《大唐貴妃》中扮演唐明皇,此戲的“仙山重逢”一折成為了他生平創作的最后一個代表劇目。他為當代老生藝術表演樹立了標桿。
![]() |
加微信號:xijucn-com (或掃描二維碼)為好友,好禮送不停!免費送戲票,紀念品,戲曲MP3播放器,戲曲動漫卡通玩偶,戲曲T恤,戲曲鼠標墊,手機殼等!準時為您推薦戲劇熱點信息。 |